春夏季是魚病高發季節,為避免損失,養魚戶們必須要重視魚病的防治。其中,草魚疾病的發生率比較高,尤其是草魚腸炎病。此病死亡率比較高,一般可達30%-50% ,每年的4到9月是該病的發病季節。那么草魚腸炎病要怎么防治呢?
草魚腸炎病的誘發原因
1、水環境:比如有機質過多,有害菌感染,底部有害物質過多等。
2、投喂不合理:飼料指標不合格;連續 2-3次喂料太多;先飼料后草料,不易消化;投喂發霉的飼料。
草魚腸炎病的主要癥狀
患有細菌性腸炎病的草魚,外部病變是體表發黑,肛門嚴重時向外突出,有時鰭條也充血,腹部也發紅;解剖魚腹,可以發現腸管發炎呈紫紅色,往往有許多腹腔液流出。腸黏膜細胞往往潰爛脫落,血液和潰爛的黏膜細菌混在一起而成血膿,充塞在腸管里。有的病魚僅呈乳黃色黏液,也有的病魚腸膜、肝、腎等內臟也都充血發炎。
草魚腸炎病的防治技巧
1、徹底清塘消毒,保證水質清潔,多注意調節水質,定期底質改良。
2、嚴格執行“四消四定”措施,投喂新鮮飼料,不喂變質飼料。
3、選擇優良健康魚種,魚種放養前用消毒劑浸泡3 -5分鐘。
4、在養殖管理進程中,延續維持良好的養殖池塘的底質和水體環境;每隔15天左右,在飼料中添加乳酸芽孢菌 或丁酸梭菌等微生物制劑,維持腸道有益微生物含量。
1、全池潑灑藥物:全池潑灑強氰精(三氯異氰尿酸),每立方米水用藥0.2-0.5克;或全池潑灑二氧化氯,每立方米水用藥 0.3-0.6克;或全池潑灑二溴海因,每立方米水用藥0.2-0.3克。
2、投喂藥餌:投喂乳酸菌(乳動力)
或丁酸梭菌(腸動力)添加在飼料中喂魚,連喂4-6天。
總的來說,草魚腸炎病,對養殖戶來說并不陌生,而當前春夏季高發時節,正值該病的發病期,因此做好養殖管理,提前預防,以保障草魚養殖的產量。
全國服務熱線